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聚焦 >> 理论探讨

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全面心理健康理论

来源:全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12/11  浏览数:
  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全面心理健康理论

  【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是纪检监察干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应对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与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全面心理健康理论,从积极和消极两端入手,分析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和原因,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保持健康心理提供排障渠道;建立健全干部成长管理机制,为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平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机制,为推动心理繁荣创造空间。

  【关键词】纪检监察干部 心理健康 现状 原因 对策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正风反腐力度空前,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监督执纪问责重要使命,处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前端,来自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给纪检监察干部带来很大的情绪困扰,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保持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应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素质,更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正基于此,本文以全面心理健康理论为基础,从影响心理健康的积极和消极两端入手,就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建设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全面心理健康理论的概念

  区别于以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传统心理健康理论和以DFM为代表积极心理健康理论,全面心理健康理论以情绪、投入、意义、关系等维度为核心,兼顾积极、消极两端,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分为心理障碍、心理困扰、心理挑战、心理健康、心理繁荣等五个层次,以期准确反映心理健康状态。

  从理论上看,全面心理健康理论融入心理繁荣的理念,其服务的目的是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推动人的优势与潜能发挥,以提升积极情绪,促进积极关系和利他行为,即促进每个人的整体心理繁荣,进而带来组织的积极、卓越发展。相比传统或积极心理健康理论,全面心理健康理论更有优势。

  从实践上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人非常少,心理困扰的也不是主流,很大一部分只是心理健康受到压力的威胁。当前,绝大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表现非常优秀,他们在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同时,也追求自身的幸福与快乐。运用全面心理健康理论,更能准确反映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使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建设做到有的放矢。

  二、当前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及表现

  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包含情绪、功能、意义、行为等多个维度,全面心理健康理论强调,分析心理健康现状及表现,应综合考虑影响心理健康的积极、消极因素,才能准确反映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和表现。

  (一)努力提升履职能力却陷入“本领恐慌”。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聚焦主责主业,努力提高履职能力素质,在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正确运用业务技能、精确把握业务标准、贯彻执行工作任务等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和专业化水平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腐败案件涉及领域广、层面多、数量大,案情复杂,作案手段隐秘,越往后越触及深层次问题,导致一些原本行之有效的工作套路行不通了,加之多数纪检监察干部都是半路出家,只能边干边学,使得纪检监察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本领恐慌”,精神上始终处在对个人能力、工作岗位的焦虑和担心当中。

  (二)铁手直面腐败问题却难免“负面影响”。十八大以来,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打虎拍蝇、铁面执纪,敢于同各种腐败行为作斗争,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但是由于纪检工作的特殊性,纪检监察干部在纪律审查过程中频繁接触到各类贪污腐败事件,既有的价值观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立场稍微不坚定,就有可能在物质利益与政治前途面前失去平和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利益、情感上的差异。另外,纪检监察工作被认为是“只栽刺不栽花”,受“厚黑学”、中庸处事哲学等的影响,使得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担当、患得患失、束手束脚,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

  (三)积极渴望人生出彩却陷入“封闭失落”。 每个人都渴望出彩的人生,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履行职责,同样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及获得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但是,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典型的“清水衙门”,经济待遇一般,个别干部认为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就是过独木桥,即使工作业绩突出,也不一定能得到提拔。加上纪检监察机关讲纪律重规矩,而且涉密事项较多,使得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压力缺少释放和解除的渠道,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解消除,很大程度影响了纪检监察干部与社会、他人的沟通。政治前途和经济待遇的落差、缺乏沟通的工作环境,导致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封闭、失落抑郁。

  三、影响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原因分析

  从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据和动力,但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孤立毫无联系的,它每时每刻都与外部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联系现实,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现象的出现并逐步形成一种常态,也是内因、外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大环境与纪检监察工作特殊性的内外作用

  一方面,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取得了巨大成果,赢得了党心民心。但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过程中,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反腐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认为反腐败导致消费需求萎缩,影响经济发展;有的人认为反腐败让党员干部干事情变得缩手缩脚,感慨“为官不易”“官不聊生”。这些论调具有一定迷惑性,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影响不可小觑。另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的地位作用特殊,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寄予厚望,党员干部也非常敬畏,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行使权力倍受关注,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心理负荷加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二)职业倦怠与晋升渠道狭窄的内外作用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表现最为强烈的是一种身心疲惫、失去动力的感觉,以及对工作失去兴趣热情的心理状态。一些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在同一个岗位工作,每天重复繁杂具体的纪检监察业务,对工作缺乏兴趣和新鲜感,甚至提前进入“退休”状态。加之纪检监察干部谋求“政治”上进步的空间相对狭窄,干部交流机会少,交流速度慢,升迁机会小。这种期望值与现实相背离的现状,让部分干部产生了“和尚撞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孙连成”式心态,被消极、抑郁、倦怠的情绪所左右。

  (三)思想政治工作滞后与心理疏导途径缺失的内外作用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更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对做好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领导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虚而不实,不如物质刺激有效果,因而弱化了精神上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另外,纪检监察系统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团队,当纪检监察干部产生情绪危机和心理问题时,没有渠道及时进行化解,难免淤积成思想疙瘩、情绪黑洞,严重时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建设的对策

  全面心理健康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推动达到心理繁荣的层次,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建设,就是要让纪检监察干部在没有心理危机困扰的同时,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愿为、能为、善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一)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保持健康心理提供排障渠道

  心理障碍、心理困扰、心理挑战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必须及时进行干预,排解负面情绪。一是成立心理障碍干预机构,通过建立“观察、发现—鉴别、监控干预、处理”的能动体系,提高处置纪检监察干部心理障碍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心理困扰疏导,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思想交流室等,建立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心理教师及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组成的心理辅导团队,帮助纪检监察干部释疑解惑,及时疏解情绪。三是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心理挑战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健全干部成长管理机制,为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平台

  要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调适他们的心理健康,最主要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一是畅通职位晋升渠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那些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工作岗位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完善职业竞争机制,通过对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履职能力的考察,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外部推动干部提升思想、道德和专业素质。三是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帮助纪检监察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职业规划,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三)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机制,为推动心理繁荣创造空间

  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关注纪检监察干部内心需求和变化,推动纪检监察干部达到心理繁荣的层次。一方面,要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做到换位思考,真正把握纪检监察干部心理的变化,及时进行疏解和引导,引起广泛共鸣,化解矛盾心结,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需要下功夫弄清成因,研究对策、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排除障碍,创造更优良的心理繁荣空间。(黄光萍)


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投稿邮箱
gzjwxcb@ganzhou.gov.cn
欢迎来稿